根據田間蟲卵量、水稻生育期及氣象等因素綜合分析,預計三代稻苞蟲發(fā)生期較常年偏晚,發(fā)生量較小,為輕發(fā)生年。
預報依據
發(fā)生期正常根據監(jiān)測,二代成蟲6月22日始見,始見日較常年晚3天,始增日為7月18日,較歷年均值晚5天;三代卵孵化盛期將出現在8月3日左右,3齡前幼蟲將集中出現在8月7日~14日。
發(fā)生量較小今年7月較常年年偏多,平均氣溫較低,稻苞蟲生長發(fā)育進程推遲,發(fā)生量小。7月21至26日田間調查60塊田,三代稻苞蟲田間蟲(卵)量少,有蟲(卵)田率33%,平均百叢蟲(卵)量為4.5頭(粒),為輕發(fā)生年。
氣象條件利于該蟲為害今年水稻分蘗至孕穗期降水多、氣溫低,利于稻苞蟲二代蟲生長發(fā)育。孵化、低齡幼蟲期氣候,較利于三代初孵幼蟲取食為害。
防治技術
最佳防治時期8月7日~14日。
防治藥劑每畝選用20%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克、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16000IU/毫克、2.4%甲維·蘇云金懸浮劑40毫升、5%甲維·高氯氟微乳劑30毫升、21%甲維·毒死蜱微乳劑70毫升、90%晶體敵百蟲100克等藥劑。以上選擇一種,兌水30公斤噴霧。選擇陰天或晴天的傍晚施藥可提高防治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