癥狀表現(xiàn)
銹果型:幼果期在果頂部出現(xiàn)深綠色水漬狀病斑,后沿果面向果梗方向擴展,約20-30天后形成五條與心室相對的縱紋,長短因品種而異,長的可達梗洼,病斑常呈茶褐色并木栓化。
花臉型:著色期果面散生很多近圓形黃綠色斑塊并逐漸轉變?yōu)榧t綠相間的“花臉”狀,果面略呈凹凸不平狀。
環(huán)斑型:病果先產生不著色的圓斑,近成熟時,成為圓形斑紋,或黑色圓圈,稍凹陷。
綠點型:果實著色后,產生很多邊緣不整齊綠色小暈點,近似花臉,因品種不同葉片表現(xiàn)為卷曲和莖桿部發(fā)生壞死斑兩種癥狀。
防治方法
生理預防:增強樹體抗性,提高樹體抗病能力。土壤增施有機質,提高土壤肥力,改善土壤團粒結構,培育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,養(yǎng)根壯樹;合理負載,合理修剪,消除大小年現(xiàn)象;調整樹體結構,保證園內通風透光良好,增強樹勢,增強對病毒侵擾的抵抗能力。
農業(yè)措施:育苗時建立無病苗圃,加強媒介蟲害防治,發(fā)現(xiàn)病樹一定及時挖除燒毀,避免蘋果樹和梨樹混栽,農事操作中注意工具嚴格消毒并不要交叉使用工具,從消滅病源和阻礙病毒傳播途徑上降低該病害的發(fā)生。
藥劑控制:發(fā)病初期噴灑2%寡聚半乳糖醛酸水劑400倍液;或24%混脂酸·銅水乳劑600倍液;或10%混合脂肪酸水乳劑100倍液;或7.5%菌毒·嗎啉胍水劑700倍液;或3.95%三氮唑核苷·銅·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;或8%寧南毒素水劑800倍液,隔10-15天1次,連續(xù)防治2-3次,對病情的暴發(fā)和蔓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。(王小軍)